《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7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1《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作者对50本经典书籍阅读后阐发的感受。作者10年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书中有很多文章我在报刊上曾经阅读过,但打开浸着墨香的新书,发现这些似曾相识,而今,又经推敲修订过的文字,被作者精心架构在了五个小专辑里,足见作者的用心。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内在有着严密逻辑的教师阅读图谱。书中作者列举的书,我也曾跟着买了不少,但认真阅读,能够引发自己新的思考的书,不多。但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时,偶尔还会翻出对应的书籍,愈发感受到常生龙先生阅读的思考之深及论述之广。
常生龙先生的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育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朴实中显功夫,他的课堂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干巴巴的说教,但道理却深入人心。
再看其它专辑,同样可见作者多层面架构的心愿。所选著作涉及面广,作者有中外名家,也有一线教学精英、新秀。所列内容有方法介绍类,有前沿、理性的观念引领类,也有传统经典名著导读类。作者把这些内容有序列地搭配、组合在一起,呼应着每一辑的标题主旨。
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经典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教师如果有心,认真阅读每一辑的书目,犹如一张教师阅读图谱,若能按图索骥,闲暇时多读上几本,再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会收获多多。
看书,人人都行,但是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当然,这里除却休闲式的随性阅读。教师阅读专业类书籍,有时因为获取的信息比较直观,只需浏览即可,但更多时候是需要细心阅读的。常生龙先生的阅读态度是严谨的,我作为他的粉丝,曾读过他几百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使我受益匪浅。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2《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常龙生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常龙生10年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本书是在500多本书500多篇读后感中挑选出来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自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一、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
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根本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收获多多。
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局长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二、看书,人人都行,但是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
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委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念及家中书房里教育教学类书籍虽不及文学作品之多,不过数量也已比较可观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分享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等,总感觉这类书籍都在尽力诉说“该怎样做”,即便内容上乘,与读者之间(至少是于资质平平的我而言)仍是隔着一点距离;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则从“要读书”这一本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定有心得,亦有一试之愿。诚如作者在自序《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一文中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以此语观之,读书大抵就是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了罢。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以为,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评价蔡元培校长时所说的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的,不能只是个旁观成败的看客。在我读过的许多书里,都印证了这一点:比如由美国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案例汇编而成的《教学不孤独》以及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不难发现西方的教师们同样不遗余力地以“爱”为核心,生发了教育激情及各种教学智慧,引导状况百出的学生们在做人和学习上步入正轨,且使之继续进步;又如于漪老师在自传《岁月如歌》中写到,即使是在群魔乱舞的文革时期回想当初自己给患肺结核病的学生买药,给骨折又无钱的学生付医药费,给没钱的近视学生配眼镜等等以至于家境拮据,她依然没有后悔——“这样做图的什么?我从未张扬过,也从未想到要得到什么,只不过人心都是肉做的,看到这些孩子那么困难,我心里难过,故而想方设法帮助。”这虽不是在课堂上授课,但我相信这实实在在给那些受助的学生们上了关爱这一课,在人情淡漠的冰窟里投进了一束温暖的光芒。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努力提升了师德素养,使教育有了“爱”,无论是教学还是平日生活,都会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动与激励。
很幸运地与《读书是最好的修行》一书及书作者的相遇,如在茫茫书海 ……此处隐藏5768个字……归功于读书。
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的阅读与感悟并非“散射式”的,而是经过精心汇集的“阶梯式”的思考——从第一辑的“教学即创造”,到最后一辑的“变革即未来”,呈现了一种着眼当下,又把目光推及至未来的教育观。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应努力完善师德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的高度,做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的。
其次应加强教学专业化的研究。众所周知,除了教育教学的一些共性之外,事实上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殊性,故而要进行专业化的研究,才能使教学有鲜明特色,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定性,所以“教什么”一切是相对宽泛和模糊的,所以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如果无法确定适合且有用的教学内容,“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些新方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所以我们应重视教育效能感的提升。我认为,教学效能感不仅展现了“以情传情”、“以情动人”的感性一面,而且还有理性的一面,即需要教师于教法等种种方面打磨与改进,以求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改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
在书的最后,常生龙写道:“就这样,十年下来,我阅读了500多本书,为每一本书都写下了读后感,这些读书随想累积起来已超过200万字。”与其相比,我真是“读之甚少”,也知之甚少,不免愧怍。课时,我知道自己的教学之路还长,今后定会加倍精进,像他一样用心去阅读,且有收获。诚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所言,“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地教学。一群不学习的父母在努力育儿。教师作为一个读书人和教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千上万个教师会读书可以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读书能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我想,自己定会“捧书为生”。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7我也读过好多书,教育教学类的书略有珍藏。我怎么就没达到常生龙老师所说的读书境界:“每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时,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看完了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我豁然开朗了,原来常老师读书是这样的。
一、善于找书
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50篇文章就是50本书,在5个专辑后面还罗列了《本辑延伸阅读书目》共71本,纵观其121本书,推测其看的其他更多的书,其涉及的面基本都与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密切相关,书名新颖,基本上都是xx年以后出版的书籍,许多都是xx、xx年出版,而且以国外新书居多。可见他是紧跟时代步伐,追随世界教育发展脚步的时尚达人。因为紧跟国际教育,用国际眼光看我国的教育、引领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因此他对教育、教学,已经达到了“游于艺”的程度,游刃有余,自由游走于教育领域之中。之所以达到这样的程度,这和他大量读与教育类相关的书是分不开的。
二、善于联想
常老师在看了《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后写的《名师成长之路》中介绍了该如何去读书,他列举了李镇西的,“读书的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联想是读出自己的共鸣,与生活、经历、情怀、时代接通;思考是读出问题,思考、质疑、不轻易相信。”常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联想的达人。常老师的书评中,他在文中时常提及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如在《电影的教育价值》一文中,先生讲述了自己七八岁在村子里看电影的经历,这和我幼年生活环境相似,我的童年也有夏天夜晚搬着小凳子和乡亲、伙伴们一起看电影的经历,因而文中这一段描述,我与他产生了同感。常老师能将看过后的深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时常能引起我的共鸣,读来非常简单易懂,非常亲切。
三、善于思考
还是在《名师成长之路》中常老师列举了吴非老师的成长之路之经验,“吴老师强调,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而读书正是培养教师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拜读了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后深深感受到常老师的智慧,他对阅读得来的知识的深刻思考,是常人无法做到的,特别像我这样的按部就班的老师,缺乏自己独特的思维,也就很难有阅读后更多的获得感。
常老师对于阅读而得来的知识,能够结合我国教育实践,提出某些理论该怎样应用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具体想法。如他说到的大数据问题,这几年我也听到人们对大数据的讨论,但自己从来没有读过类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之类的书,而常老师就能及时拿来阅读,并在《教育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一文中,他提出教育内容要进行革新,教学方式要进行革新,学习路径会发生变化,还要防止对数据的痴迷。在《慕课来了》一文中,他又提出中国的慕课应该把职业教育当作主战场,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将翻转课堂作为抓手,推动教育的转型发展等。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我们校长也都在教师大会上或自己介绍,或请有关专家来做专题讲座,我都是听过了,知道了,就好了。如果也能像常老师那样找一些书再去看看,再结合自己的教学有所思,有所用的话,也许我的教学之路也会达到“游于艺”的境界。
四、善于总结
常老师读的书中,有些我也曾经拜读过如佐藤学著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让学生都爱学习 ——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唐娜·沃克·泰尔斯顿著等。特别是佐藤学著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对于书中说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赞同,因此本人拜读过好多次,在教育杂志上每次介绍佐藤学的文章我都如饥似渴研读,对于资料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我尝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也逐渐学会了倾听学生,也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情,和同学建立起了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拜读了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让我明白,常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导师,就是常老师看了书后能善于总结,能结合教育规律,总结出一些观点如他看了《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后就总结道“支撑教师每天在教学领域发挥创意和创造性的是以下三点: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专注教材(学问)的发展性、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而我一点都没总结。
如果我也能善于去找教育类的适合自己的新书;善于联系生活教育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困惑善于思考;像常老师那样每周一本书,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出来,写下来,估计未来的我对教育教学会更加游刃有余,也能达到“游于艺”的高度。
敢问自己以后成长的路在哪里?路在自己的脚下!!!
文档为doc格式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西洋心得网 www.tjatlantic.com 版权所有